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笔趣阁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

  一开始朱元璋采用的军户制,兵皆从军户出,也就没必要再从普通百姓里搞预备役了。

  毕竟预备役每年训练,哪怕只有一个月,也会耽搁生产,还会增加百姓的负担。

  这也是光武帝废除预备役的初衷。

  他太了解民间疾苦了,采用了很多减轻民间负担的措施。

  后来因为陈景恪的提议,大明取消了军户制改为募兵制加军功爵制,也同样没有搞预备役。

 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缺陷,等需要补充新兵的时候,军方发现新兵的素质非常差。

  需要更长时间训练,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。

  平时这个问题还不算大,可真遇到紧急情况了,是很致命的。

 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,预备役。

  全新的预备役制度,已经制定好了,只不过眼下还未来得及实施。

  朱雄英继续说道:“预备役士兵每年都需要训练一个月,我们就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教化他们。”

  “然后等他们训练结束,再回家将这些东西告诉家里人。”

  “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,普通百姓也一样。”

  “他们学到了新东西,回家之后必然会炫耀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,用不了多久百姓就能知道大明的好。”

  “而且这么做还可以避开学政系统,减少阻力。”

  还是那句话,学政系统是国之大事,无数人都盯着这一块的。

  贸然从这里入手,会引起强烈的反弹,这是朱雄英不愿意见到的。

  听完他的计划,陈景恪不禁击掌赞道:

  “妙啊,这一招实在是妙。”

  “既可以避开敏感的学政系统,又可以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最基层的百姓。”

  “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,这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。”

  “对朝廷来说,是一次难得的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的机会,能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。”

  见得到他的认可,朱雄英也彻底放下心来,然后得意的道:

  “你也觉得可行吗?哈哈……我可真是太聪明了。”

  陈景恪心下莞尔:“你能发现问题,并找到解决的办法,确实很聪明。”

  “而且这一招用好了,也有助于打破士绅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。”

  朝廷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基层,只能依靠官僚士绅。

  至于他们会不会传达,传达的过程中又会如何魔改,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。

  即便朱元璋通过种种手段,狠狠的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,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。

  如果朱雄英这一招用好了,朝廷就又多了一种向民间传达信息的途径。

  古代预备役,基本是每户出一名壮丁参加。

  只要朝廷在集训的时候,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告诉他,就相当于是告诉了他的家庭。

  而且文武分离,这条渠道也不用担心被文官堵塞。

  朱雄英也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,兴奋的道:

  “是啊,朝廷也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,通过预备役的口,充分了解基层信息。”

  “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,规避文官集团欺上瞒下。”

  “好好好,我马上就将此策整理出来,去找皇爷爷商量。”

  陈景恪拦住他,说道:“别急,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”

  朱雄英顿时就知道,他又有了新想法,立即就追问道:

  “你想到了什么?”

 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,说道:“你不觉得现在的兵役制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吗。”

  朱雄英疑惑的道:“什么问题?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退役和轮休制度,主要是轮休。”

  朱雄英不解的道:“轮休?”

  陈景恪解释道:“现在的兵役制度,默认了一旦参军入伍就要终生服役。”

  “除非是伤残或者朝廷缩编军队,才会有部分人被退役。”

  “当然,这不是关键问题。”

  “问题是,朝廷没有制定轮换制度。”

  “这就意味着一旦服役就要永远生活在军队里,直到死亡或者退役那天。”

  “可士兵是人不是机器,他们是活生生的人,也有家人也需要正常生活。”

  “现在正在服役的明军,很多已经从军二三十年。”

  以前大明采用的是军户制,不打仗的时候士兵是可以回家生活的。

  且必须回家生活,因为他们还承担着屯田任务。

  “可军户制废除之后,朝廷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轮换政策。”

  “这也就意味着,自从军制改革以来,将士们就在没有休息过一天。”

  “现在时间短还没什么,时间一长后果不堪设想啊。”

  这是上次他推测北元局势变化失误之后,重新检视了自己过往的政策,发现的一个缺陷。

  一个在古代人看来压根就无所谓的问题。

  因为从募兵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,基本就意味着终身制。

  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,陈景恪太清楚这种制度的残酷之处。

  所以改变就成了必然。

  只是当时的情况不适合提出轮换制——说白了,轮换制只有在非战时才能使用。

  之前大明一直主动出击,他突然要搞轮换制,是很不合时宜的。

  本来他的计划是,接下来五年朝廷以休养生息为主,他趁机提出轮换制,是最合适的。

  现在朱雄英突发奇想,要在预备役制度里面,添加一个思想教育课。

  他临时决定,既然要改那就一起改。

  别今天改一点,明天改一点,简单的事情反而变复杂了。

  陈景恪将轮换制的重要性,详细的给朱雄英剖析了一遍:

  “人的精神承载度是有限的,一旦超过极限很容易崩溃。”

  “所以必须要给将士们轮休时间,让他们去过正常人的生活。”

  “因为体验过正常生活的美好,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拼搏。”

  朱雄英沉吟许久,颔首说道:“有道理,别说是将士们,若让我天天待在一个地方不动。”

  “不能见妙锦……额,不能见家人,我也会厌烦。”

  陈景恪假装没有听到他的口误,继续说道:

  “而且咱们可以先在军中,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,教他们忠君爱国。”

  “等将士们轮休回家,也同样会将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告诉家人。”

  “与你在预备役展开的教化工作齐头并进,我相信效果会更好。”

  朱雄英连连点头,说道:“是极是极……可是要如何轮休,又不影响国家安危呢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ll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ll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